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四国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和平峰会”上签署了《加沙停火协议全面文件》。根据埃及总统府发表的声明,这场峰会强调,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提供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停火协议条款得到落实并保持其连续性,包括推动加沙地带全面停火、完成被扣押人员和囚犯交换、实现以色列撤军以及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在加沙和平峰会上发表声明。视觉中国 图
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由埃及总统塞西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主持,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峰会,旨在结束加沙冲突并推动中东和平与稳定。此次和平峰会是加沙战争进行两年来为实现中东和平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尽管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达成的协议主要着眼于当前,缺乏系统方案和足够国际保障,但作为在中东经历两年多战争和冲突之后达成的和平协议,国际社会仍对其在实现中东和平的作用充满了期待。
对于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在结束加沙战争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此次峰会是在加沙冲突中坚持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主导下仓促举行的国际会议,尽管对此次峰会如何对未来中东和平进程做出具体安排的情况尚不清楚,但其局限性显然是十分明显的。
《加沙停火协议全面文件》过于仓促、功利而难有系统安排
加沙停火协议除在完成被扣押人员和囚犯交换、实现以色列撤军以及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等紧迫问题有相对明确的安排外,对加沙战后重建和政治安排、哈马斯地位、落实“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并没有系统的安排,更没有相对明确的计划和路线图。相对于历史上的中东和平进程及相关文件,如1979年的戴维营协议、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2002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和“阿拉伯和平倡议”,《加沙停火协议全面文件》无疑是最为仓促、最为模糊、最缺乏国际保障的和平协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明显的特朗普烙印。
历史上的中东和平进程尤其是戴维营协议和奥斯陆协议,都是在经过长期酝酿和谈判的情况下艰难达成的,即使如此,在执行过程中仍遭遇了严重挫折。而此次会议是在特朗普的压力下仓促召开的会议,甚至哈马斯和以色列两个重要当事方都缺席会议,更谈不上对许多复杂问题尤其是长远问题的系统考虑和安排。因此,这一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10月9日以色列和哈马斯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确认,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和结束加沙冲突,却很难对和平进程做出安排。从本质上说,《加沙停火协议全面文件》的作用仅限于结束战争,但却很难缔造和平。
加沙停火协议的仓促性、功利性、短期性,恰恰反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兴衰和蜕变,即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以联合国决议尤其是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广泛参与、以实现中东全面和平为目标的国际机制,滑向以美国为主导、弱化“两国方案”、着眼于短期目标的功利性安排。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在很大程度反映了中东和平的退化。
作为加沙停火协议主导者的美国公正性严重不足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是在继续进行战略收缩、减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遏制伊朗、整合在奥巴马时期日渐疏远的盟友关系,重点强化美国与沙特和以色列的盟友关系,使其在遏制伊朗、反恐等领域承担更多任务和成本,进而增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特朗普的巴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历史倒退,其突出表现是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采取了明显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企图强推解决巴以问题的所谓“世纪协议”,其中包括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承认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部分领土的主权;建立一个解除武装、没有军队,即主权不完整的巴勒斯坦国,这完全颠覆了巴以和谈的基础。由于它严重背离国际法原则、联合国决议精神,以及国际社会公平、公正和持久解决巴以冲突和中东争端的广泛共识,因此它注定是一桩很难被巴勒斯坦接受的单边和强制交易。
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恰逢加沙战争进入胶着状态,特朗普政府继续对以色列延续和扩大冲突提供了坚定支持。一方面,美国继续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向以色列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系统性支持,在联合国层面不断为停火止战制造障碍,进而使冲突得以持续,并使联合国难以在停火止暴、政治解决冲突方面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在军事行动方面对以色列的地区扩张进行配合,突出表现为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以及在以色列裹挟下参与对伊朗的“十二日战争”,并为以色列轰炸伊朗核设施提供直接支持。
从很大程度上说,“第六次中东战争”的持续、外溢和危机加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对以色列的纵容和支持存在密切关系。最近美国智库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援助尤其是武器等方面支持,以色列的战争很难延续到现在。因此,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上对以色列无限支持和偏袒,决定了美国很难具备作为和平推动者的足够公正性和信誉。
“两国方案”遭忽视,巴勒斯坦建国蒙阴影
长期以来,由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确立的“两国方案”原则,即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得到承认、安全得到保障,即土地换和平,构成了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共识。但在特朗普的20点计划中,对“两国方案”只有很少的轻描淡写的陈述:“随着加沙重建的推进,当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改革计划得到忠实执行时,最终可能为通往巴勒斯坦自决和建国的可靠途径具备条件,我们认为这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愿望。”特朗普计划的表述不仅表明巴勒斯坦建国遥遥无期、以巴民族权力机构改革为条件,而且最终只是“可能”的不确定性。
从特朗普对“两国方案”的长期忽视和当前巴勒斯坦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未来巴勒斯坦建国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同时排除了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而是成立一个由特朗普担任主席的委员会,其下设的临时技术官僚机构负责管理加沙。甚至有消息称,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将担任这个临时机构负责人。照此设想,未来的加沙显然会成为一块由美国、以色列、英国共同控制的,缺乏主权的半自治地区。更为严重的是,基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坚决反对并得到美国支持,不排除会出现加沙成为游离在巴勒斯坦之外、同约旦河西岸以及巴权力机构完全分离的一个半自治实体。这在事实上将造成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彻底分离,进而意味着巴勒斯坦的分裂。而巴勒斯坦建国、“两国方案”实现的机会将变得更加渺茫。
此外,除加沙战争产生的新问题外,传统的领土问题、难民问题、犹太定居点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更是特朗普根本忽视的问题,甚至已经在其第一任期内便做出了偏袒以色列的承诺。
总之,沙姆沙伊赫峰会在结束冲突和战争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但相对于整个中东和平进程而言,它不仅在系统性、权威性、公正性、长远性方面存在严重局限性,而由于其主导者特朗普的功利性和多变性,更不可高估其在塑造中东和平方面的可持续性作用。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