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为什么投资了一家杭州的小公司?

频道:综合 日期: 浏览:1

11月17日,欧莱雅官宣投资了中国本土护肤品牌“LAN兰”。此次投资由欧莱雅中国旗下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得到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的支持。这也是美次方首次投资中国护肤品牌。

LAN兰2019年创立于杭州,是主打“以油养肤”、“科技植萃成分”的纯净护肤品牌。其宣称其下产品依托“分子油萃”、“植物愈伤”等生物科技,目前上市时光兰花、凤凰美白等产品系列。

界面时尚就品牌融资后未来发展向LAN兰提问,得到回应称:“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在功能油脂研发与植萃科技上持续投入,完善线下零售体验,以及供应链与产能优化。”

根据LAN兰提供并援引沙利文《中国面部精华油市场独立研究报告》的数据,品牌在2023至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国内面部精华油品类销量首位。LAN兰方面表示,成立六年来,其选择在产品数量和节奏上保持克制,将主要投入集中在研发与用户体验等基础环节,而非追逐短期风口。品牌认为,这种相对“慢”的发展路径,是其在该细分市场建立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图源:LAN

从LAN兰天猫旗舰店的SKU结构来看,六年间该品牌累计推出的单品仅近20款。其产品体系较为简单,主要分为时光兰花、琉璃修护、清洁等四个系列,且各系列均以精华油为核心,再向面膜、面霜等品类延展。这种“以油为轴心”的布局,与不少品牌力图覆盖水乳、精华、面霜、面膜等全线产品、推动消费者在同一品牌内完成一站式购买的常见做法存在明显差异。

LAN兰所做的是在竞争激烈的护肤赛道找到了一个“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并持续深耕差异化。

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战略品牌专家陈晶晶对界面时尚表示,尽管面部精华油品类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其总体规模仍明显小于传统精华、面霜和面膜,这意味着市场仍处在未完全饱和的阶段。从消费习惯看,卸妆油和芳香疗愈在国内早已有较强渗透,“以油养肤”的认知基础相对稳固,为该品类提供了持续需求。从竞争格局上看,当前在该领域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包括阿芙、林清轩,以及娇韵诗、Decleor等国际品牌,但真正实现规模化突破的仍属少数。

以2025年中递交招股书的林清轩为例,2024年公司收入12.1亿元、盈利1.87亿元,精华油仍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近三年占比由31.5%升至37%。相比之下,常被品牌用于提升客单价和形象的面霜、精华液在该公司的结构中占比提升有限:面霜从13.7%增至15.7%,精华液则由14.5%降至10%。

LAN兰的主力价位集中在200至300元区间,相比林清轩的高端定价略低一档。但需要注意的是,林清轩近年来促销力度较大,部分精华油产品在折扣后的价格已与LAN兰形成一定重叠,使两者在细分客群上的区隔度并非完全明确。

小而美的品类策略并不意味着轻松。

消费者对LAN兰的反馈呈现出更明显的分化特征,不同于面霜等常规品类常见的中性评价区间。

有消费者向界面时尚表示,其时光油在初次涂抹时略显黏腻;也有用户认为,在充分按摩后产品的吸收度与肤感表现较好。这种体验差异与精华油本身的质地属性相关,也反映出该品类在用户教育与使用方式上的挑战。

图源:LAN

精华油虽保持增长,但天花板相对明确,市场教育与规模扩张的速度仍受品类接受度制约,尤其在“控油”观念普及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对油类护肤仍存顾虑。LAN兰也处在这一结构性矛盾中:以精华油为核心的路径要求品牌持续提供技术差异和功效证据,但它又难以像全品类品牌那样依赖水乳、精华、面霜等高客单价品类拉起整体规模。

因此,LAN兰一方面需要巩固自身在精华油赛道的领先位置,另一方面也必须回应增长天花板的现实约束,寻找更稳健的品类延展方式,避免单一品类带来的波动风险。在精华油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竞争品牌却不断进入的情况下,这将成为品牌未来数年绕不开的核心课题。

在欧莱雅入股之前,LAN兰已先后获得天图资本、源码资本、内向基金等机构的两轮投资。而此次交易受到格外关注的原因在于,这是欧莱雅首次投资中国本土护肤品牌。此前其在中国的投资多集中于香氛领域的观夏、闻献,以及供应链与科技研发类项目,尚未涉足本土护肤赛道。

这一转向本身具有信号意义。欧莱雅选择在此时下注一个深耕精华油细分市场的本土品牌,说明国际巨头在评估中国消费市场时,已不再只关注具备大体量潜力的全品类品牌,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具有技术壁垒、成分机制清晰、用户黏性较强的“小强品类”。

LAN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叙事和视觉体系的完整性上,整体形象相对稳定、辨识度也较高。但从品牌势能与渠道扩展来看,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前,其线下布局主要依赖屈臣氏、中免日上等第三方零售渠道,自主渠道的深度与广度仍有限,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触达效率和用户心智的持续强化。

从投资方式看,欧莱雅此次采取的是少数股权投资,是以相对有限的成本布局潜在成长性的细分赛道,通过早期入场建立观察与协同的空间,而不是立即进行重资产或控股式的介入。对于欧莱雅而言,这是一次在“小而确定”的品类中提前卡位的尝试。

而对于LAN兰,来自国际集团的这一押注既提供资源与背书,也把品牌未来在精华油之外的延展能力,推向更公开的检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