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车门为何拉不开?

频道:热点 日期: 浏览:1

10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通报,当天凌晨3时18分许,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邓某某驾驶车辆与前方同向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看,在车辆已经燃起大火的情况下,多位路过的群众冲上前,轮番砸车窗、拉车门,试图救出驾驶人。媒体报道称,有人用扳手砸开了主驾驶车玻璃的一半,但车门无论是从外面还是里面,都打不开。

后经媒体报道,涉事车辆是售价52.99万元起的小米SU7 Ultra。尽管邓某某的酒驾行为是导致这次事故的重要因素,但正如救援者所说,如果当时车门能打开,或许能把司机救出来。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回顾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交通事故,车门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打开的问题,并非小米汽车独有,多个品牌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这让公众既气愤又不解:为什么每到这种救命时刻,电动车的门把手总拉不开?

01、从刹不住的智驾,到打不开的车门

实际上,不只是新能源车,燃油车也存在类似的风险。安全性高低,最终考验的是车企的技术与良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说,“汽车是最后一个被电气化改造的行业”。他认为,从电气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汽车行业在电动化变革方面相对滞后,是继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之后,最后一个且最为关键的历经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行业 。

不过,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车企往往容易忽视机械式构造的重要性。当前,许多新能源车采用的是隐藏式/半隐藏式门把手,小米SU7 Ultra就属于后者。

所谓隐藏式门把手,是指将传统外凸式凹槽门把手,在非使用状态下,完全融入车门里的一体式设计。当需要开启车门时,拉手组件在电子系统的操控下才会自主弹出。从类型划分,隐藏式门把手可以分为旋转式、平推式、翻转式、固定式等。这造成现在市场上,有着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五花八门的开启方式。

半隐藏式门把手则是保留部分凹槽外露,仅将凸出部分融入车门中。

这些设计在新能源和燃油车上都有应用。比如新能源阵营中,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全系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小米SU7、问界M8、大众ID.4则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燃油车中,奔驰E级、路虎揽胜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奥迪A5L、宝马X3使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

考虑到安全性,无论是隐藏式,还是半隐藏式门把手,车企普遍会在车内提供机械备份,让车辆在日常使用时通过电机驱动连杆机构弹出把手,极端情况下可通过内部机械结构手动开启。

设计初衷是好的,只是效果不够理想。

相比传统门把手,隐藏式、半隐藏式门把手更主要的优势在于美观和降低风阻。虽然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新能源车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只有极少数的顶级跑车才会配备隐藏式门把手。后来,随着特斯拉席卷全球,隐藏式门把手才作为“彰显科技感”的标志性配置,在各种车型上全面铺开。

和手机的触控屏一样,新能源车不配个隐藏式门把手,好像就不配谈“科技感”。

但这类“科技感”门把手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复杂,且依赖电信号,失效的可能性要高于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因此,像奥迪A5L这样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凹槽里面还藏了个应急拉线,保留了更可靠的机械构造。小米YU7也在门把手上增加了外部机械结构,但跟奥迪A5L不同的是,它没有设置单独的开关。

▲奥迪A5L半隐藏式门把手

中保研2024年碰撞测试报告显示,配备纯电控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侧面碰撞后开启成功率仅有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

近年来,国内外确实出现过不少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动车,在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引发车主投诉。但由于法律层面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存在不小的灰色地带,还没有车企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因此多国的管理机构以发布警示和调查通告为主。

一些车企大佬也批评过隐藏式门把手,比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直播中表示,隐藏式门把手存在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等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不够安全。“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的时候,碰撞的时候它打不开,已经有这样的案例了。”

车企宣传的隐藏式门把手的另一个优点——节能,也并非消费者预想的那么好。魏建军直言,隐藏把手的唯一作用只是减少风阻,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9月27日,央视网在《“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痛点该重视了》一文中称,其对风阻的影响不到0.1%,对续航增益可以忽略不计。

02、机械式门把手,也不能独善其身

事故发生后,为什么救援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碰撞后乘员舱是否保持完整,车体结构是否出现严重变形和挤压的情况;二是车门本身是否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所有解锁机构和路径完全失效;三是碰撞后车门是否会自动解锁。

“现在所有的碰撞测试中,都有专门的一项去评价车门是否能正常开启。假设车门本身的解锁机构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车体结构变形严重,可能就会出现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A柱、B柱受损出现弯曲,车门与车体结构的缝隙可能消失或者错位,车门被受损的车体挤压,严重时就会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再有,车门铰链脱落,门锁卡爪断裂,也很有可能让车门无法打开。

从车门把手本身的角度看,隐藏式、半隐藏式门把手都会采用电信号,因此事故发生后打不开车门的最大原因,是电信号被切断了。如果没有保留独立的机械解锁通道,电信号消失就会造成车门无法开启。

“电子门把手需要靠整车的12V低压电维持工作,如果在碰撞时低压电断了,就开不了。机械门把手是机械结构开关,只要不从车内锁止,外部打开是不会失效的。”一位新势力车企的工程师告诉《财经天下》。

因此除了单一的电信号外,机械式结构和其他“冗余设计”是提升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比如某品牌宣称的冗余设计,包含了车内机械拉手、车外机械门把手、双低压电源、碰撞前中控解除锁定。

除了车体结构变形的因素,碰撞后车门是否自动解锁,也对能否及时救援至关重要。“有些碰撞测试呈现的结果是,车体结构和车门都没出现严重的形变,车门可以正常打开。但是这个车有自动落锁功能,碰撞后并不能自动解锁,就造成了外部人员无法打开的情况,需要拉车内的门把手才能开启。”有汽车博主表示。

然而在现实中,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与测试和试验并不相同。

2022年7月,一辆油电混动MPV(燃油车)在高速上发生事故,车头发生变形并开始冒烟起火。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辆车配备了传统机械式门把手,双闪警示灯也正常亮起,低压电源未中断,但车外的救援人员依旧没能打开车门,导致车内一人不幸遇难。

事后的一些分析认为,虽然该车说明书中标示了“气囊展开后车门解锁”,但也补充说明了“根据撞击力度或类型,系统可能不工作”。专业人士分析称,解锁信号未被有效传达,可能是因为控制模块损坏或信号线断裂。

换句话说,现在燃油车上的很多零部件和模块都是电控的,车门锁也并非完全是机械式。在上述汽车博主看来,燃油车的自动落锁、解锁,其实也是靠电信号传递给马达的,理论上存在解锁失效的可能性。“机械与电控系统都有可能失效,这条链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严重问题,车门可能就打不开,没有绝对的安全。”

03、噱头设计,可以休矣

隐藏式门把手的滥用,很可能要画上句号了。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当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且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

《要求》还指出,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按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

按照新标准,现在市面上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几乎全军覆没,都需要重新设计。

新华网报道称,当前针对汽车车门把手,国外暂无相关标准。国内现有相关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从发布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要求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到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且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再到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这些政策举措都是对中国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保驾护航。

除了隐藏式门把手,新能源车上还存在着一些充满安全争议的设计,比如单踏板模式、电子外后视镜、半幅方向盘,集成绝大部分功能的全触控式中控屏等。

最快出现改变的,很可能是实体按键的回归。

欧洲新车安全测试机构Euro NCAP宣布,自2026年1月开始,所有参与测试的新车必须为转向灯、危险警告灯(双闪)、喇叭、挡风玻璃雨刷,以及紧急呼叫系统(SOS)配备实体按键,才有资格获得最高的五星级评价。

显然,欧洲市场已经注意到了实体按键减少后引发的安全问题。Euro NCAP高层表示,触控屏的过度使用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几乎所有车企都将重要功能的开关转移到了中央触摸屏上,迫使驾驶员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增加了分心导致事故的风险。

不少巨头车企之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奔驰、宝马、大众、现代、法拉利纷纷表示将迎回实体按键和旋钮,并且已经在新车型上做出了改变。

归根结底,汽车的本质是从A点安全移动到B点的交通工具,需要经受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它是“带智能终端功能的交通工具”而非“移动的大号手机”。毕竟安全是不容妥协的基石,任何微小的设计疏漏,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代价。

(作者 | 石页,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